2021-12
新闻来源: 工人日报客户端 浏览次数:时间:2021-12-28
风沙来袭 贾明明 摄
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王辉 记者曲欣悦 驾车高速穿行于浩瀚的沙漠之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12月25日,S21阿(勒泰)乌(鲁木齐)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当你第一次驶上这条公路,就会有一种“车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的美妙体验。
S21阿乌公路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高速直达”阿勒泰地区,全长342.538公里,设计速度每小时120公里。行驶在如此美丽的“天路”上,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有一批筑路人是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的状况下,经过19个月餐风宿露、战风斗沙的艰苦奋战,确保了这条穿越穿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准噶尔盆地腹地的“天路”按时通车。
战风斗沙的筑路人
2020年5月1日,当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七公司S21二期四标项目经理部的筑路人第一次走进这片沙漠深处,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却还是感到了当头一棒——项目地处荒漠区,降水少,蒸发大,常年干旱,大风、沙尘暴时常光顾,冬期严寒漫长、夏季炎热短暂、昼夜温差很大……
“就说严重缺水这件事吧,在戈壁上到处找水,走着走着就迷路了,爬了好几个山头,发现了电线杆,才找到回项目部的路。”30来岁的司机辛师傅很健谈,“最近的小镇离项目部有100来公里,只有在项目部有车子出去办事的时候,才能带上三到四人去镇子上洗个澡,不少人一个月可能洗不上一次澡……”
驻地全貌。韩国庆 摄
茫茫戈壁变着法地给这些“闯入”它的“领地”的人们一些“颜色”看——活动板房密封性不好,一天大风吹下来,床单、被子就盖上一层沙;通讯信号时有时无,每天晚上收工后,大家就排队到项目部西边拐角处有一点点信号的地方给家人打电话……
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大风是这里的常客。2020年7月,一场10级大风把刚刚建好的板房屋顶吹翻,篮球架上的钢化玻璃被吹碎,沿线的施工标牌全部“身首异处”,甚至不知去向。项目经理邱毅说,大伙儿每天都在四级以上风力下施工,作业难度大幅增加,人员工效也只能达到正常条件下的60%。
冬季,戈壁滩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地上积雪可以达到几十厘米,项目部驻地的水管被冻破,暖气片被冻裂,发电机打不着火,甚至连外出的道路也会被大雪封锁。
到了夏天,公路迎来了施工的黄金季节。然而,太阳会一整天疯了似的“烤”着戈壁滩,沙地上的平均气温在40摄氏度以上,热浪裹挟着这里的每一个人。如此艰苦,项目部的同志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扬着黝黑的面孔,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掉,夹杂着沙尘,看上去有点浑浊;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了,留下一片片白白的盐渍。
建设中的驻地被大风刮倒。贾明明 摄
交出一份“满分”的答卷
S21阿乌项目线路穿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准噶尔盆地覆地。戈壁“天路”的先天性决定了阿乌公路建在以砂土、粉土、粉质粘土为主的路基上,这里土质黏结性差,优质路基填料匮乏,工程建设中筑路料源稀缺。
“项目部最大的困难就是符合要求的填料太少,外购料都在300公里以外,来回就要近700公里,成本太高且周期很长。如果填料问题解决不了,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工期。”为此,项目经理邱毅等一班人曾经大伤脑筋。
为了解决路基填筑料问题,邱毅带领试验人员满戈壁滩找填料做实验,创新性地采用水泥掺拌改良土路基试验,即采用一定比例的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砾类土掺拌,两者通过物理、化学反应,形成一种稳定、板结的改良填料,再经拌合、整平、碾压、成型养护,经检测压实度、弯沉等均满足设计要求的控制技术指标。
该项技术的运用,为沙漠公路路床大面积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2021年5月23日,项目部率先开展路面水稳摊铺,为今年年底前公路的顺利交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主线沥青上面层全部贯通
据了解,S21阿乌高速公路的如期通车,对增加乌鲁木齐市与阿勒泰地区之间的联系,打造乌鲁木齐市、阿勒泰地区三小时经济圈,推进当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融合互通,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沿线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