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2010-10

安徽日报:集中区奏响“创业进行曲”

新闻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浏览次数:时间:2010-10-19

    皖江示范区坚持高水平规划建设产业集中区,构建宜居宜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城镇架构,探索一条现代产业与新兴城市和谐共生的崛起之路——

 
  滚滚东逝的长江水,聆听着皖江示范区产业集中区雄浑激越的“创业进行曲”。

  皖江示范区规划提出,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趋势,在皖江沿岸适宜开发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推进沿江城市跨江联动发展。根据这一部署,今年6月,江北、江南产业两大集中区正式挂牌,开始在长江边曾经沉寂的土地上探索前所未有的创业之路。

  短短4个月之内,产业集中区已经从蹒跚起步走到“蓄势起跳”的临界点上。10月14日,江北产业集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已经敲定了70亿元的投资项目,同时,近百亿元的投资项目正在洽谈之中,而该集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首批安置房项目即将全面开工建设。

  规划先行,宜居宜业。

  注重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社会进步、自然环境协调推进,示范区产业集中区创业乐章呈现出科学发展的主声部

  金融行业的投资商黄林最近正在谋划将公司总部迁往江北产业集中区。 8月28日,在省工商联的一次会议上,他与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负责人进行了简短接触。该区“拓荒者”们对于集中区发展的前瞻性思路打动了他。为了推动大规模、集群式的产业承接,集中区将现代服务业的率先发展列为主攻方向之一,尤其对金融行业倾注了更高的关注。这让黄林感到自己的企业能够大显身手,在集中区加速崛起进程中抓住做大做强的独特机遇。

  皖江示范区规划提出,坚持规划先行,用先进宅楼理念制定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在推进集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起点规划作为引领。”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毕小彬告诉记者。

  如今,集中区建设规划、产业规划以及各项专项规划的编制都在紧锣密鼓地同步推进。通过规划先行,汇聚全球一流规划机构的专家“智囊”的智慧,让江北产业集中区的发展战略日渐明晰:集中区不是要建成一个产业园区,更不是“凭空造城”,而是要建成一个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的宜业宜居的新兴滨江城市,实现与芜湖、马鞍山的跨江联动发展。基于这一理念,“环保优先”被视为集中区建设不容突破的底线。在江北产业集中区招商过程中,有一个投资30多亿元的项目表达了强烈的入驻意愿,但因环保不过关而被婉言谢绝。

  以现代产业为支撑,推动集中区崛起为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兴城市,探索出一条工业化、城市化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路,是皖江示范区集中区创业乐章的主声部。为此,江北产业集中区将重点打造一流的科教园区,引进各类教育、科研、文化机构入驻。 “集中区的崛起,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坚实支撑。”江北产业集中区负责人这样说道。

  先行先试,创新带动。让体制创新和流程再造成为核心竞争优势,示范区产业集中区创业乐章迸发出跨越发展的奋进强音

  海南圣来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新能源项目,是江北产业集中区已经敲定的4个招商引资项目之一,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以上。这一项目的落户,完全是因为看中了江北产业集中区体制机制上的灵活优势以及政府服务流程的快捷高效。这一项目原本已经选址于外省某一城市,但因为相关审批事项拖延了近1年,该公司只能重新布局,选中了江北产业集中区。

  皖江示范区规划提出,允许示范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领域先行先试,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措施,消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中西部地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积累经验。集中区的建设者们将“先行先试”视为这一新兴发展区域最大的竞争优势所在,为促成大规模、集群式产业转移,必须不落窠臼,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行政服务流程。海南圣来集团负责人的一席话道出了各路投资商们共同的心声:区位、政策优势固然重要,但灵活的体制机制最重要,与集中区谈项目,不会遇到其他地区常遇到的“层层报批、拖而不决”的现象。以江北产业集中区即将开工建设的集中区启动点路网项目为例,正常的前期工作流程至少需要1年,而在该区仅4个月就完成从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到启动建设的流程。

  用足先行先试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高效率,让集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投资项目引进上获得了快速进展。目前,江北产业集中区已经与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集团签署投资协议,由该集团投资28亿元参与该区起步区5.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与皖能集团达成合作,由该集团投资建设热电联产和天然气供应项目;与南京江宁开发区就合作共建园区达成合作意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投资商洽谈对接,很快敲定4个合作项目,另有20多个项目在谈。 2011年,江北产业集中区20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将全面展开。

  示范区产业集中区正以激越的快节奏,迸发出跨越崛起的奋进强音。

  民生为本,保障为重。以精细周到的保障体系赢得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与拥护,示范区产业集中区创业乐章跳动着幸福和谐的动听音符

  55岁的和县沈巷镇黄山寺社区朱庄村村民颜玉祥一家,是江北产业集中区建设中首批征地拆迁的农户之一。他现有的住房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按政策可获得两套安置房。拆迁后,政府按每月每平方米6元钱补助他的租房费用,并且给予1万元临时安置费,如果18个月内安置房还未建成,房租补贴将翻倍。听说新的安置房小区将建设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高档次住宅区,大家虽然对现在的生活有点依依不舍,却又对新生活充满期待。老颜说:“现在村里人都盼望集中区能够建设得更快更好,以后儿女们也不需要到外地打工了。 ”

  皖江示范区规划强调,要建立适应大规模产业转移需要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而江北产业集中区的创业实践也有力证明,只有坚持民生为本,才能真正获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集中区的建设步伐才能不断加快。

  江北产业集中区征地拆迁的各项标准都“就高不就低”,在安置房建设中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比如原本以节约土地为原则,打算都建成高层,后来,有20%左右的居民要求建多层,于是该区决定建一部分多层房屋。另外还专门组织群众去合肥、南京等地安置房小区现场感受,然后听取他们的意见,反复修改建设方案。精细周到的安排,让江北产业集中区首批征地拆迁进行得很顺利,其中6000亩1382户启动点、300亩197户安置点的征地已近尾声,278户约5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全面启动。而随着集中区的发展,区内的公益性岗位也将优先提供给失地农民。当地农民今后将逐步在集中区内就近实现充分就业,既可以有一份稳定工作,又可以享受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

  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是衡量集中区建设成果的根本性指标,示范区集中区的创业乐章也由此更加和谐动听,意味隽永。(胡旭) 
  
 
上一篇:山西日报: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晋陕黄河特大桥加紧施工 保质保
下一篇:巢湖晨刊:江北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
点赞()
2023招聘

农民工专题

集团网群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