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
新闻来源: 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时间:2011-12-21
在新建兰新铁路二线,有位普普通通的建设者,他叫郭军,2004年部队转业来到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从参建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的客运专线甬台温,到工期最为紧张的沪宁城际,再到兰新铁路二线,他的人生伴着3条铁路成长着。
2009年,一纸调令,郭军来到百里风区风力最强劲的十三间房工作,极目戈壁,飓风频发,是这里唯一的自然景观。刚开工那会,技术员不够,贯通测量时间要求紧,身为队长的他又重拾花杆干起测量“老本行”,协助主测技术员跑前视,看到老大哥每次跑完前视都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年轻技术员们都十分心疼,噙着泪纷纷要求自己跑前视,但他故意说,前视是粗活,后视才是学技术,你们都年轻,多学点技术没坏处,这个时代技不压身,他总是把最苦、最累、最不出成果的事让自己揽,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行动在手上、腿上,工作效率自然高了许多。2010年1月18日一场近13级的大风,至今他还心有余悸。那天下午7点多,气温降到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之前还小风习习没什么,突然飓风骤起,他赶紧挥舞着手势让大家收工,虽然刚来风区不久,但细心的他早已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有关大风的情况,更知道大风的威力,看到手势,大家收拾好仪器就赶紧撤回到土包谷底间避风处等待车接,在确信所有人安全撤离了,他才踉踉跄跄地顺着山包往下滑,由于前视总是选择视野最好位置最高的地方,他怎么安全下来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只是他的手和身上多处被石头划破了……
百里风区没有网络,没有通讯信号,气候恶劣,环境复杂,回想新婚燕尔的妻子与呱呱坠地的孩子,他也有过内心的彷徨,可郭军在经过不到几天的心理与身体调整后,就恢复往昔风采,不仅工作主动,还处处模范带头。临建施工,他一边研究风害,一边当起操作工人的老师;便道施工,由于频遭飓风,许多司机因为没有风区施工经验,导致工效低下,机械损坏频繁,施工进度一筹莫展,关键时刻,他主动请缨,通过调查研究与实验分析,及时撰写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风害与施工应对措施手册,和安质检人员一道利用晚上休息时间“送知识”下工棚,基本解决风区施工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细节,使工效一下子提高近30%,近80公里的便道不到一个月就提前贯通,没有出现一例伤亡事故,工人的流失率相比其他作业班组下降近50%。
作为队长,问题一个个解决了,面对弟兄们的寂寞,他只能给大家“话聊”。个把月进一趟哈密城的人,在这里算是出去得勤得了,所有人都分不清哪一部分是枯燥的工作,哪一部分是枯燥的生活,女儿因为没人照顾,出生不久就被岳父岳母接到自己上班的工地,因为那儿能见到“活物”。工地上每天早上八点之前就点名,尽管大家知道百十号人谁也不可能跑到别处去。郭军每天早上七点多拿着个记录本就开始转工地,到了晚上十点时也许还在写记录,日日如此。这样生活了将近一年,还要继续到明年的年底,生于“80后”的他,面相和背影看起来都比实际年龄要老成。他的背影让我们坚信,如果没有奉献之心,这一群人不会有勇气留在这里。(孔德林 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