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
新闻来源: 工人日报 浏览次数:时间:2016-07-14
在创业失败后,30岁的魏大翻开始“转行”到工地上打工。即便在如此“大龄”阶段才开始接触盾构施工,魏大翻并没有停止朝着“工匠梦”的方向努力前进的脚步。作为来自农民工输出大省的安徽人,魏大翻个子不高,但身上有着一股不怕苦的韧劲。
技术过硬的“小工匠”
2013年9月,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五公司首次进行盾构施工,公司急需这方面的人才。30岁的魏大翻当时刚经历创业挫败,看到消息后,决定应聘该岗位。
经公司培训考试合格后,魏大翻随即上岗。在岗前培训和实践学习中,魏大翻被分配到了南宁地铁1号线13标从事地铁管片拼装工作。
刚到南宁地铁时,魏大翻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总是班组中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实习期间,他一边打螺丝一边学习拼装,刻苦钻研拼装成环方式,一直拼搏在盾构一线最艰苦的管片拼装岗位上。
作为一名管片拼装手,首先要保证管片拼装的质量和打螺丝的安全,其次就是拼装的速度和质量,只有认真、细心和大胆,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一环管片有6片,纵向穿过3个、横向穿过2个,两边有螺丝帽弯曲连接杆28个。遇到管片拼装中不理解的地方,魏大翻就细心向老拼装手师傅请教,主动问、主动看。他还准备了一个日记本,把自己每天的管片拼装都记录下来,一有空闲,就拿出日记本“对症下药”慢慢琢磨。
渐渐地,魏大翻从同一批开始盾构工作的农民工中脱颖而出,由于技术过硬被同事们称作“小工匠”。
在每个月的班组劳动竞赛中,魏大翻总是名列前茅。几年磨练下来,他已成长为一名外聘农民工管片拼装手兼群安员的生产骨干。
成绩突出成“导师”
在封顶块管片安装中,为了防止管片损伤、密封条剥离,精确地插入封顶块管片,每当一环管片拼装后,魏大翻都聚精会神地使用遥控盾构千斤顶均匀施加压力,充分紧固轴向连接螺栓,在盾构继续掘进,盾构千斤顶推力和脱出盾尾后,及时拼装和紧固连接螺栓。
为此,他苦练本领,仔细使用扭矩扳手再一次紧固连接螺栓,冒着盾构隧道50摄氏度高温,每天管片拼装在12个小时以上,安全顺利完成民族广场站至麻村站盾构区间右线管片拼装637环。
“为了完成管片拼装计划,魏大翻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带领农民工在盾构第一线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对此,项目负责人对他也表示感激。
去年7月,魏大翻告别南宁地铁,来到天寒地冻的沈阳地铁,负责沈阳地铁10号线14标开展右线管片拼装施工。
为确保“井冈山2号”盾构成功平稳的首次穿越管段六个一级风险源,在管片拼装中,魏大翻千方百计减少管片错台的产生和管片破损的数量以及管片偏移情况,确保管片拼装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8%以上,杜绝安全事故苗头10多次,实现盾构管片拼装安全生产360多天。
由于成绩突出,魏大翻很快成了公司的一名“导师”。
在该公司开展的“导师带徒”活动中,魏大翻带领的3个徒弟目前已经能独立上岗作业,在管片拼装中独当一面。
“作为一名外聘农民工管片拼装手,拼装的时候比一般人更要能吃苦,所以我的衣服总是比别人更脏,坏得也比别人快。”魏大翻如是说。
为了保证盾构管片拼装质量,魏大翻每天都是最后一个下班,每一块管片他都要亲手打一遍螺丝才放心。他的汗水洒遍了两个盾构区间,他经常说:“每次坐地铁的时候,或者走在路上,想到自己曾参与这些城市地铁的建设,一种自豪之情就油然而生,工作再苦也不觉得累了。”
2年多来,魏大翻拼装管片达到1592环,足足有2公里多,相当于围绕75个篮球场跑了一圈。
“他做事特别用心,有一种劲头,所以每次遇到新的盾构管片拼装任务,都放心交给他。”项目领导这样评价魏大翻。
今年“五一”,魏大翻获得中国中铁劳动模范称号。此前,他多次获得“出彩盾构人”和“优秀群安员”荣誉称号。(本报记者 陈华 本报通讯员 陈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