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
新闻来源: 工人日报 浏览次数:时间:2016-12-19
(本报记者 陈华 本报通讯员 查高英) 河东四棚户区一标工程位于郑州市航空港区三官庙办事处教场袁村,那里是河南省目前规模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项目工期大约两年时间,可是,项目上的很多设施并不像是一个临时工地上的临时建设。
工地上除了有舒适的宿舍、探亲房,高标准修建的食堂等生活设施,统一修建的按男女进行区域划分的防尘晾衣棚之外,还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设施。职工宿舍旁有一个十分温馨的职工农场,农场里不仅有果园、菜地,还有一个小型的生态鱼塘。为了能让工友们下班后有一个温馨的休闲去处,项目经理部甚至利用工地上的一块空地,投资数十万元修建了一座工友公园。
据了解,自开展“幸福项目部”创建活动以来,这种基层单位驻地环境的“硬标准”,已经成为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建筑公司的明文规定。据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建筑公司党委副书记徐培武介绍,过去的项目临时建设设施总花费大多在几十万元左右,而在此次的棚户区项目上,“临建”花费已达到数百万元。“这些花费非常值得。”徐培武说。
工地上的环境毕竟不像机关,过去,有的大学生来到项目工地上,因条件过于简陋,过不了多久就会跳槽。现在,工地上“家”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跳槽的自然也少多了。尤其是工地上建有农民工服务站,其服务内容非常丰富,解决了农民工很多思想上、生活上的苦恼,为他们排除了很多情绪上的隐患,既从源头上预防安全风险,又能有效避免农民工与当地群众之间潜在的矛盾。
“幸福项目部体现在基层,就是要切实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存在感!”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建筑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方成龙告诉记者,该公司在新开工项目坚持“提前策划,过程督导,动态完善”的原则,充分尊重员工的心理需求和建议,明确划分出办公、住宿、娱乐、绿化、农业等五大功能区,把员工生活、卫生、文化线一次建成,从源头上抓好项目驻地建设。
工地上有个广播站,经常会播放一些安全教育、生活小知识等温馨提示内容。广播站里的兼职播音员都是来自协作队伍里的农民工。当来自不同地方的农民工都能听到广播里传出的带着自己家乡浓厚乡音的广播时,他们都会感到非常亲切。这种安全教育效果,又往往是项目部难以替代的。
利用项目上完备的驻地建设,项目部积极开展“幸福项目部、快乐农民工”趣味运动会、工地“火把节”、露天电影、集体生日等活动。10月末,经理部在工地上举办了建筑公司的第一届企业文化节“文化送基层”联谊晚会,其中有的节目由农民工参与演出。项目部同时开展“反探亲”“幸福乐园”“亲情港湾”等活动,为探亲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和条件,解决了员工后顾之忧。
“‘幸福’体现在硬件上,无非是吃住条件好,但是真正把驻地当做家来建设,需要无处不在的细节!”据方成龙介绍,项目部每周更换菜谱,按照“一日三餐、四菜一汤、荤素搭配”的标准,每周更换菜谱。每个月会组织一次员工集体生日,订上一个蛋糕,煮上一碗“长寿面”,“逢上节日,餐桌拼起来,几个小炒、几碗拉面,都能吃出家的味道”。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上,项目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邀请局内外专家进行相应业务指导,还将考核指标放在现场,分楼栋、分片区、分专业。开工一年来,从该项目输出提拔总工程师、工程部长、技术主管和专职营销人员多达7人。 该项目及工地上甚至树起了一座蚂蚁雕塑,旨在借鉴和汲取蚂蚁所具备的“团结合作、勤劳朴实”的精神。企业不仅要靠管理要效益,更要靠文化引领精神。在项目经理部看来,他们如此重视工地上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其目的不仅是要赢得一方市场,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出一支扎实过硬的队伍。